中國經營報
當地產商們認定暫時沒有新調控政策出臺可以松上一口氣的時候,真正指向地產商資金鏈關鍵環節的動作,卻正在悄然做出。7月29日清晨,國土資源部一位官員向記者證實,有關囤地企業的“名錄”已經由國土資源部轉交銀監會,并將不日分發到各商業銀行。
按照4月14日以來國務院出臺的樓市系列調控政策,有囤地記錄的企業,將在銀行信貸方面被予以限制、封殺。不過,在此之前,銀行系統里始終沒有完整而系統的囤地企業名單,在擁有了這份名錄之后,繼再融資渠道被封殺之后,銀行信貸的限制,才剛剛真正開始。
“黑名單”
“確實有這么一份涉及土地閑置企業的名錄,但是我們在里面都標明了閑置的原因。”7月29日清晨,國土資源部一位官員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證實。在此之前,一份名為《有關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閑置情況表》(下稱“閑置情況”)的材料,已經由國土資源部轉交到中國銀監會。
記者了解到,這是按照國務院4月14日以來部署的樓市調控工作的統一精神進行的細化落實工作,在此之前,證監會已經就房地產企業再融資工作與國土資源部合作,由國土資源部首先在閑置土地等方面出具意見,合格后方可進入證監會的程序。
前述國土資源部的官員告訴記者,上市房地產企業的再融資申請相對集中,數量較少,可以做到逐個審核出具意見,但是,對于閑置用地企業限制貸款、授信等,涉及面相對比較寬泛,不可能由國土資源部率先出具審核意見,因此,通過詳細的名錄由銀行在放貸時比對,是比較可行的方式。
日前,國土資源部發布“上半年全國土地市場動態監測分析”報告,在這份報告中,國土資源部再次強調,下半年應保持現有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持續性和穩定性,確保實現調控目標,但報告并未提及具體的新調控措施。
對于“閑置情況”的移交,是否是這一精神的具體細化,前述國土資源部官員未做明確表示,他只是強調,落實國務院關于樓市調控的政策,國土資源部是“一貫的、持續的”。
據了解,“閑置情況”中,包括宗地名稱、所屬公司、開發期限、閑置原因等相關科目,有消息稱,這份材料中,全國涉及閑置的土地數量,總計為1436宗,不過,前述國土資源部的官員并未向記者證實這一數據,他只是向記者證實,確實涉及到不少上市企業以及比較知名的房地產企業。
“限貸款”
銀行才真正是這一行動的核心所在。
7月29日中午,中國建設銀行的一位不愿具名的內部人士表示,銀行方面已經要求堅決落實4月14日以來國務院出臺的系列調控政策,其中對于有閑置用地的房地產企業,執行限制貸款、停止授信的政策口徑。
前述國土資源部的官員告訴記者,在閑置原因科目中,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由于企業自身原因導致的土地閑置,另一類系由地方政府的原因導致的土地閑置。此前,曾有媒體報道稱,前者占比為46%,后者占比為54%,但《中國經營報》記者未能從這位官員口中證實這一比例關系。
記者了解到,《閑置土地管理辦法》和《國務院關于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是國土、銀行系統處置閑置用地的基本原則性文件,這兩份文件中均有規定,對于有閑置土地記錄的企業予以限制貸款,停止授信的政策。
“現在因為企業自身原因導致閑置的,政策是很明了的,該停就停,現在比較模糊的是,由于地方政府原因導致的閑置,銀行方面在信貸政策的口徑上,應當予以怎樣的處理。”前述建設銀行內部人士稱。
華潤置地的一位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土地閑置很大程度上有政府審批的原因,他以華潤地產在北京門頭溝項目的情況為例表示,由于國家發改委規定一定規模投資額以上的項目,須由國家發改委審核批準,但出于前一階段控制經濟過熱等宏觀調控的措施,發改委推遲了這部分的審批工作,最終導致門頭溝項目未能順利開工建設。
“以前沒有系統的名單,銀行系統雖然明確國務院的政策,但是,執行要有依據,所以,現在有了這個名單,依據就有了,和企業也有一個合理的解釋,下一步就是執行的問題,銀監會也會按照這個名單進行定期的審核工作,同時,也要求我們上報對應企業、項目的貸款情況。”前述建設銀行內部人士稱。
“資金鏈”
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渠道被基本“掐死”之下,銀行信貸因為囤地的“收緊”,無疑對地產商的資金鏈條,又是一次考驗。
“我現在不知道銀行系統里的名單是截止到什么時候的,但是對于全國性的房地產企業而言,多多少少都會有這方面的問題。”7月28日晚,一位全國性房地產企業北方區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在他看來,所謂土地儲備和土地閑置之間,一不小心就會滑過這個危險的界限,而且會有多方面的因素制約,而一旦因此而被全面限制貸款,那么資金鏈的考驗就很嚴峻。
中國房地產協會2009年初的一項統計顯示,中國房地產開發行業,83%以上依靠銀行信貸這一間接融資渠道,而央行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1~6月,全國主要金融機構及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和城市信用社房地產人民幣貸款新增1.38萬億元;6月末余額同比增長40.2%,比3月末低4.1個百分點。其中,上半年房地產開發貸款新增1625億元,6月末余額同比增長26.1%,分別比上年末和3月末低4.5、5個百分點。
銀行這一融資渠道對于開發企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穆迪亞太區副總裁鐘汶權對此則表示,未來兩年內,一些公司已經顯現處于巨大的資金壓力之下。
被穆迪給出最低評級水平c級的是中新地產和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地產兩家公司。緊隨其后的排名第三的是綠城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其他被給予b級評級的房地產公司還包括恒大集團、合生創展、中海集團、碧桂園和雅居樂等著名公司。而上海本地的上海證大房地產有限公司、上置集團有限公司等也都處于風險較高的評級水平。
他認為,由于融資渠道被逐步緊縮,包括銀行信貸和資本市場融資,部分房地產企業資金鏈趨于緊張,如果沒有后續資金的話,將加大這些企業的風險。因此,要高度警惕房地產企業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